最是金秋“丰”景浓
2024-09-23 07:42 中宣在线
时序更替,岁物丰成。金秋时节的宛陵大地,稻浪飘香、瓜果满园、蟹肥鱼鲜,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看,水稻由青转黄,阡陌纵横的稻田美如画卷;瞧,池塘碧波粼粼,河蟹在渔网中翻滚跳跃;听,竹竿敲上枝头,山核桃“啪啪”掉落声林间回响……耕耘有时,收获已至,每一个秋天,都伴着阵阵秋风而来,处处皆是丰收的味道。
稻花香里说丰年
稻穗低垂,金浪翻滚。走进旌德县白地镇天星目家庭农场,正是水稻收获的季节。
稻田层层叠叠,仿佛是一幅金色的画卷,萦绕着农家村舍。几台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,轰鸣着在滚滚稻浪中来回穿梭,割稻、脱粒、碎秆等工序一气呵成,金灿灿的稻谷与丰收的喜悦相互交织,又是一年好“丰”景。
“今年的水稻长势特别好,产量高,品质也好,预估会增产百分之十左右,能卖个好价钱。”望着沉甸甸的稻穗,农场主周小马满脸喜悦。他的农场今年种植了360亩水稻,预计平均亩产1000斤,销售收入达50万元。
作为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,周小马认为,丰产的关键在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,实现了从过去“人扛牛拉”到现在全流程机械化作业。“以前田块大小不一,田埂占地较大,田间道路、排灌设施不齐全,农业机械在一些地方根本派不上用场,每亩田产量就七八百斤左右。”
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将一块块大小不一、棚舍零乱的荒田整合成适合机械化、现代化操作的大面积农田,再通过修建排灌水沟渠、田间机耕路,实现路田相连,利于耕作,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,不仅提升了种粮的经济效益,使农民增产增收,还带来了美丽的田园风光。
“今年的水稻收成不错,稻穗饱满。我种了4.5亩,亩产近1200斤,以前都是人工收割,今年高标准农田改造后都是用机器收割,又快又省钱。”旌德县蔡家桥镇也进入了水稻收割季,高标准农田项目是该镇2024年的重点项目之一,村民邱长寿看着收割机里的谷粒掩不住笑意。“我自己算了算,如果用人工收割水稻,一人收割,一人打,两个人一天最多能收5袋,现在用机械收割,省时又省力。”
越来越多的村因“标准化”“精细化”“高效化”的农田而受益。在旌德县兴隆镇三山村,一片片成熟的稻谷被收割装车运走。旌德县农技部门现场对水稻产量进行了抽样检测,最高亩产达1910斤,平均亩产1500斤,预计该镇水稻总产量达9800吨,比去年增产二成以上。
地平整、田成方、渠相通、路相连,播下希望的种子,期待明天的收获。
菊留秋色蟹螯肥
“一二三,起。”清晨时分,宣州区狸桥镇蒋山村的水塘边,渔民们的身影来回奔忙,碧波之下、水草之间,一只只身披青甲、腹裹白玉、金爪黄毛的螃蟹被捕捞上岸,正是菊黄蟹肥时。“一网下去,收获满满。”看着装满螃蟹的网兜沙沙作响,蟹户史青福满面笑容。
蒋山村毗邻固城湖,有着发展水产养殖的天然优势,从上世纪90年代,村民们便开始探索螃蟹养殖技术。“利用水资源优势,我们积极鼓励农民从事幼蟹培育、成蟹精养,不断探索螃蟹养殖技术方案。”蒋山村党总支书记程春六介绍,近年来,蒋山村大力推广种草移螺生态养殖模式和微孔管道增氧技术,形成了以河蟹生态养殖为主要品种的特色水产养殖,河蟹养殖面积达3500亩,90%以上的村民从事河蟹养殖。该村优质水产品通过江苏高淳螃蟹市场转销苏浙沪等地,成了长三角市民餐桌上的“香饽饽”。
在距离蒋山村20公里外水阳江畔水阳镇,新一季的水阳江螃蟹也正抢“鲜”上市。在欧洲杯买球官方官网_欧洲冠军联赛投注-中国竟彩网合作伙伴:腾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工人们正在忙着分拣、过秤、捆蟹、打包,一只只螃蟹被装在礼盒里“整装待发”。
“今年螃蟹上市期比往年推迟了半个月左右,但好在行情还不错。”总经理叶飞是土生土长的水阳人,多年来一直和螃蟹打交道,已然成为螃蟹养殖专家。他说,螃蟹何时捕捞、何时销售都有讲究。由于今年受高温影响,螃蟹蜕壳比以前要晚,之前还有些担心,但在精心照料下,螃蟹产量超过了预期,目前市场价格也比往年更高。
据介绍,养蟹对于水域的要求很高,水阳镇属于典型的圩区,境内沟渠纵横,河道交错,拥有5万亩优质养殖水面,向来就有养殖螃蟹的传统。早在2019年,水阳镇便依托水阳江的天然优势,改变传统螃蟹养殖“打法”,开始推广生态养殖,让水阳的螃蟹品质再上新台阶,走出了一条以蟹护水、以水养蟹、以蟹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,目前年产河蟹、鱼虾等水产品2万多吨,总产值达7亿元。
“不要小瞧螃蟹增重1两,效益可能直接翻倍。”得益于坚持走无公害、绿色生态养殖,腾飞生态农业今年螃蟹品质和产量均有提升,目前约600亩水塘共养殖成蟹十余万斤,预计今年利润可达200余万元。
挥杆树罅落金果
“白露到,竹竿摇。”眼下的绩溪县荆州乡正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。
偌大的村庄,此时空空荡荡,不时传出的虫鸣惊起寂静里的丝丝声浪。
“大家都进山去打山核桃了!”刚从山上回村的老人笑着告诉记者。没什么比收山核桃更重要的事了,村里几乎是家家关门闭户,全家上山,不少在外工作的年轻人甚至请假回家,只为等待着一年一度的大丰收。
沿着山路向上,放眼望去是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林,千枝绽绿,圆润饱满的山核桃挂满枝头,其外皮由青变黄,个别山核桃外皮的顶部还会裂开,这是山核桃成熟的标志。
山核桃的采收,不是“摘”,而是“打”。打山核桃是一个技术活,可不容易,由于山核桃树一般都生长在高山陡坡之上,采摘必须爬到树上还要借用长竹竿的力量,打轻了山核桃下不来,打重了又会伤到树。
“啪啪啪!”这是来自深山之中独属于荆州的乐符。年轻力壮的村民爬上树挥舞着长长的竹竿,山核桃树叶也在一声声清脆的敲击中窸窣作响,随后便是噼里啪啦的落果声不绝于耳……
树上挥打忙,老人和小孩们在树下捡拾也不歇着。瞅准纷纷落下的核桃果,猫着腰,眼疾手快地将一颗一颗从山地上捡进身前的兜里,然后再倒入箩筐集中……草丛里、石缝中,一颗都不能落下。
林子集中面积大的村民,会将几张大网织结在一起,从山顶铺到山脚,等着熟透的山核桃自然掉落。这是近年来推广的采收山核桃的另一种方式——张网采收。有了这一“利器”,部分农户只需在山脚捡自然落果即可。
“今年山核桃的产量相比往年有所减少,但质量上去了。”上胡家村山核桃收购大户汪宜红告诉记者,产量主要受到了授粉期间连续降雨的影响,但后期山核桃油脂积累与转化较好,空壳率和黑斑比往年要少。
伴着夜幕,崎岖的山岭小道迎来了背着装满山核桃竹篓的下山人群,人们互相打着招呼,询问着今年的收成,汗流直下的脸颊上洋溢着喜悦。
小小山核桃,经历着忙碌的喜悦,也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秋的收获。多年来,荆州乡在山核桃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上下功夫,让山核桃产业成为了这个边远山区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。据统计,2023年全乡山核桃种植面积达3万亩,年产量1400吨,年产值约1.4亿元,占全乡整个农业收入93.3%以上,全乡从事山核桃种植的农户达总户数的99%,山核桃人均收入1.9万元,“小核桃”成为了老百姓的“黄金果”。(全媒体记者 徐文宣)
最是金秋“丰”景浓
2024-09-23 07:42 中宣在线
时序更替,岁物丰成。金秋时节的宛陵大地,稻浪飘香、瓜果满园、蟹肥鱼鲜,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看,水稻由青转黄,阡陌纵横的稻田美如画卷;瞧,池塘碧波粼粼,河蟹在渔网中翻滚跳跃;听,竹竿敲上枝头,山核桃“啪啪”掉落声林间回响……耕耘有时,收获已至,每一个秋天,都伴着阵阵秋风而来,处处皆是丰收的味道。
稻花香里说丰年
稻穗低垂,金浪翻滚。走进旌德县白地镇天星目家庭农场,正是水稻收获的季节。
稻田层层叠叠,仿佛是一幅金色的画卷,萦绕着农家村舍。几台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,轰鸣着在滚滚稻浪中来回穿梭,割稻、脱粒、碎秆等工序一气呵成,金灿灿的稻谷与丰收的喜悦相互交织,又是一年好“丰”景。
“今年的水稻长势特别好,产量高,品质也好,预估会增产百分之十左右,能卖个好价钱。”望着沉甸甸的稻穗,农场主周小马满脸喜悦。他的农场今年种植了360亩水稻,预计平均亩产1000斤,销售收入达50万元。
作为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,周小马认为,丰产的关键在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,实现了从过去“人扛牛拉”到现在全流程机械化作业。“以前田块大小不一,田埂占地较大,田间道路、排灌设施不齐全,农业机械在一些地方根本派不上用场,每亩田产量就七八百斤左右。”
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将一块块大小不一、棚舍零乱的荒田整合成适合机械化、现代化操作的大面积农田,再通过修建排灌水沟渠、田间机耕路,实现路田相连,利于耕作,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,不仅提升了种粮的经济效益,使农民增产增收,还带来了美丽的田园风光。
“今年的水稻收成不错,稻穗饱满。我种了4.5亩,亩产近1200斤,以前都是人工收割,今年高标准农田改造后都是用机器收割,又快又省钱。”旌德县蔡家桥镇也进入了水稻收割季,高标准农田项目是该镇2024年的重点项目之一,村民邱长寿看着收割机里的谷粒掩不住笑意。“我自己算了算,如果用人工收割水稻,一人收割,一人打,两个人一天最多能收5袋,现在用机械收割,省时又省力。”
越来越多的村因“标准化”“精细化”“高效化”的农田而受益。在旌德县兴隆镇三山村,一片片成熟的稻谷被收割装车运走。旌德县农技部门现场对水稻产量进行了抽样检测,最高亩产达1910斤,平均亩产1500斤,预计该镇水稻总产量达9800吨,比去年增产二成以上。
地平整、田成方、渠相通、路相连,播下希望的种子,期待明天的收获。
菊留秋色蟹螯肥
“一二三,起。”清晨时分,宣州区狸桥镇蒋山村的水塘边,渔民们的身影来回奔忙,碧波之下、水草之间,一只只身披青甲、腹裹白玉、金爪黄毛的螃蟹被捕捞上岸,正是菊黄蟹肥时。“一网下去,收获满满。”看着装满螃蟹的网兜沙沙作响,蟹户史青福满面笑容。
蒋山村毗邻固城湖,有着发展水产养殖的天然优势,从上世纪90年代,村民们便开始探索螃蟹养殖技术。“利用水资源优势,我们积极鼓励农民从事幼蟹培育、成蟹精养,不断探索螃蟹养殖技术方案。”蒋山村党总支书记程春六介绍,近年来,蒋山村大力推广种草移螺生态养殖模式和微孔管道增氧技术,形成了以河蟹生态养殖为主要品种的特色水产养殖,河蟹养殖面积达3500亩,90%以上的村民从事河蟹养殖。该村优质水产品通过江苏高淳螃蟹市场转销苏浙沪等地,成了长三角市民餐桌上的“香饽饽”。
在距离蒋山村20公里外水阳江畔水阳镇,新一季的水阳江螃蟹也正抢“鲜”上市。在欧洲杯买球官方官网_欧洲冠军联赛投注-中国竟彩网合作伙伴:腾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工人们正在忙着分拣、过秤、捆蟹、打包,一只只螃蟹被装在礼盒里“整装待发”。
“今年螃蟹上市期比往年推迟了半个月左右,但好在行情还不错。”总经理叶飞是土生土长的水阳人,多年来一直和螃蟹打交道,已然成为螃蟹养殖专家。他说,螃蟹何时捕捞、何时销售都有讲究。由于今年受高温影响,螃蟹蜕壳比以前要晚,之前还有些担心,但在精心照料下,螃蟹产量超过了预期,目前市场价格也比往年更高。
据介绍,养蟹对于水域的要求很高,水阳镇属于典型的圩区,境内沟渠纵横,河道交错,拥有5万亩优质养殖水面,向来就有养殖螃蟹的传统。早在2019年,水阳镇便依托水阳江的天然优势,改变传统螃蟹养殖“打法”,开始推广生态养殖,让水阳的螃蟹品质再上新台阶,走出了一条以蟹护水、以水养蟹、以蟹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,目前年产河蟹、鱼虾等水产品2万多吨,总产值达7亿元。
“不要小瞧螃蟹增重1两,效益可能直接翻倍。”得益于坚持走无公害、绿色生态养殖,腾飞生态农业今年螃蟹品质和产量均有提升,目前约600亩水塘共养殖成蟹十余万斤,预计今年利润可达200余万元。
挥杆树罅落金果
“白露到,竹竿摇。”眼下的绩溪县荆州乡正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。
偌大的村庄,此时空空荡荡,不时传出的虫鸣惊起寂静里的丝丝声浪。
“大家都进山去打山核桃了!”刚从山上回村的老人笑着告诉记者。没什么比收山核桃更重要的事了,村里几乎是家家关门闭户,全家上山,不少在外工作的年轻人甚至请假回家,只为等待着一年一度的大丰收。
沿着山路向上,放眼望去是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林,千枝绽绿,圆润饱满的山核桃挂满枝头,其外皮由青变黄,个别山核桃外皮的顶部还会裂开,这是山核桃成熟的标志。
山核桃的采收,不是“摘”,而是“打”。打山核桃是一个技术活,可不容易,由于山核桃树一般都生长在高山陡坡之上,采摘必须爬到树上还要借用长竹竿的力量,打轻了山核桃下不来,打重了又会伤到树。
“啪啪啪!”这是来自深山之中独属于荆州的乐符。年轻力壮的村民爬上树挥舞着长长的竹竿,山核桃树叶也在一声声清脆的敲击中窸窣作响,随后便是噼里啪啦的落果声不绝于耳……
树上挥打忙,老人和小孩们在树下捡拾也不歇着。瞅准纷纷落下的核桃果,猫着腰,眼疾手快地将一颗一颗从山地上捡进身前的兜里,然后再倒入箩筐集中……草丛里、石缝中,一颗都不能落下。
林子集中面积大的村民,会将几张大网织结在一起,从山顶铺到山脚,等着熟透的山核桃自然掉落。这是近年来推广的采收山核桃的另一种方式——张网采收。有了这一“利器”,部分农户只需在山脚捡自然落果即可。
“今年山核桃的产量相比往年有所减少,但质量上去了。”上胡家村山核桃收购大户汪宜红告诉记者,产量主要受到了授粉期间连续降雨的影响,但后期山核桃油脂积累与转化较好,空壳率和黑斑比往年要少。
伴着夜幕,崎岖的山岭小道迎来了背着装满山核桃竹篓的下山人群,人们互相打着招呼,询问着今年的收成,汗流直下的脸颊上洋溢着喜悦。
小小山核桃,经历着忙碌的喜悦,也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秋的收获。多年来,荆州乡在山核桃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上下功夫,让山核桃产业成为了这个边远山区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。据统计,2023年全乡山核桃种植面积达3万亩,年产量1400吨,年产值约1.4亿元,占全乡整个农业收入93.3%以上,全乡从事山核桃种植的农户达总户数的99%,山核桃人均收入1.9万元,“小核桃”成为了老百姓的“黄金果”。(全媒体记者 徐文宣)
责任编辑:夏彩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