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杯买球官方官网_欧洲冠军联赛投注-中国竟彩网合作伙伴

图片
  • 设为首页
  • 加入收藏

古村里主题策划:若水朱旺

来源: 中宣在线
编辑: 夏彩云
更新时间: 2023-12-07 08:29:42


0851084369243538.jpg

今天

宣城日报刊发

大型主题策划“古村里”

第六篇《若水朱旺》

让我们走进旌德·朱旺——


01.jpg


若水朱旺

■全媒体记者 李菡 蒋华


  江南的古村里,一定是有水的。

  朱旺也是在水一方,朱溪河,穿村而过,润泽千年。

  有水则灵,还真是,朱旺的妙处,就在这水。

01.jpg

朱旺水街。


  若水朱旺,源远流长。迁居而来的朱氏祖先,与朱熹同祖同源,“朱子家训”声声入耳,至今清音犹在。

  若水朱旺,润物无声。九井十三桥穿过层层叠叠的岁月,留下“井水不犯河水”的昔日典故,化为“两水调解法”的当下智慧。

  若水朱旺,静水深流。上善之水涵养了百年义仓的义举、凫山书院的义学;滋养着百年老店的代代传承,水街烟火生生不息。

  确实,再找不到比“若水”,更适合朱旺的词了。上善若水,朱旺就是这样一个上善之地,兴旺之村。

  “那就若水朱旺吧。”陶雅萍很喜欢这个词。这位40岁的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,像水一样温柔,又有火一样的热情。她说,一方好水,是刻在每一个朱旺人骨子里的骄傲,“也是千年朱旺旺了千年的秘密。”

01.jpg

采访陶雅萍和傅富胜。


  沿朱溪河溯源而上,在她的讲述中,古村往事,如同一幅水墨画,在水边徐徐铺展,晕染开来……

  水街往事

  水边的老街,就叫水街。

  豫立义仓是水街的起点,也是古村标志性的古建筑之一。

  建于清道光六年(1826年)的义仓,追溯源头,竟与朱熹理学有关。

  陶雅萍请来了乡贤朱先明专门介绍朱旺,朱老师正在写一本欧洲杯买球官方官网_欧洲冠军联赛投注-中国竟彩网合作伙伴:朱旺的书《大儒后裔 理学之地》。根据他的考究,宋元时,迁居本村的这一脉朱氏与朱熹同宗。算起来,古村有1300多岁了。

02.jpg

豫立义仓。


  这位同宗的大儒于1181年上书朝廷,倡议推行社仓之法,人人捐助,人人受益。此后,社仓“落落布天下”。

  时光流转,善念存续。朱旺传承这一义举,在水街下游的朱氏祠堂里,创捐了豫立义仓。

  将近200年的《碑记》保护完好,上半部记载了先祖文公朱熹建社仓之事,下半部记载了初始捐资人姓名、银两及田亩数。

  “有钱出钱有田出田,”朱老师建议我们凑近仔细看,碑记上最小的计量单位,精确到了“忽”。“可见,义仓义举深入人心,大家深信捐一分力,发一分热,聚一分光。”

  这个从未见过的“忽”,为《朱子家训》中“勿以善小而不为”的箴言,作了最好的现实注解,也是若水朱旺精神气质的源流之一。

  现在的义仓,也不是水街的摆设。陶书记拿出与寓说(上海)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协议,“我们招引客商,把义仓布展成为展示朱旺村历史人文的文化场所。”这是古建筑活化利用的一种方式,既保留了义仓的历史底蕴,又作为旅游文化体验的窗口。

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这一方好水,不仅滋润着古村的世世代代,也养育了水街的家家户户。

  义仓旁边的九井豆腐坊,靠水吃水,做出的豆腐可是远近闻名。

03.jpg

九井豆腐坊。


  开了近百年的老店,做的大多是街坊生意,也有人远道慕名而来,大清早等着尝一口鲜。

  这会儿,大灶锅的柴火正旺,锅里豆浆咕嘟嘟地翻滚。水气中,傅富胜的身影在灶台后渐渐清晰起来。

  老傅今年56岁,和父亲学的做豆腐手艺。他说,百年老店也没什么特别的绝活,“还是因为我们朱旺的水好。”

  水好,豆腐才嫩,豆浆才香,这是老傅家传三代的心得。生意再好,他也不贪心,每天就磨20斤黄豆打豆浆、做豆腐,“再多就忙不过来,保证不了质量。”虽是小本生意,他觉得诚信最要紧,这么多年,价格也没涨过,都是街里街坊的,挣个工钱。

  豆腐坊门口,搭了靠水的亭榭,过路的人喜欢带一杯刚磨的豆浆,依在美人靠上,看着朱溪河缓缓流淌,淌过水街,淌过时光。

  每天清晨,老傅是水街最早一家开门的店。当热乎乎的豆香味弥漫开来,水街也醒了。

  隔壁的水街商行打开店门,摆出当日从村民那里收购的新鲜菜品。这也是一间开了30多年的老店,以前是供销社,现在是夫妻店。

  村里就这一家杂货店规模大点,老板娘轻声细语:“卖的都是老百姓过日子的东西,图个近哩。”店里的生意,不疾不徐,总归是长流水不断线的。

  太阳出来了,阳光洒在水街上,暖和得很。水街迎来了今天的第一批客人,三三两两的游客走进义仓,走进豆腐坊……

  水润水街,似水流年,烟火气触手可及,古村里温情脉脉。

  “两水”新传

  水街正中心,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。

  “九井十三桥百姓说事点”和“两水调解室”,便在中心点的位置。

  是啊,若水朱旺,哪里都离不开水。

04.jpg

九井十三桥百姓说事点。


  这话是陶雅萍说的,她很自豪,朱溪河上九井十三桥是古村大名鼎鼎的招牌,贡献了“井水不犯河水”的典故。

  有了历史典故的烘托,再看这桥、这井,便多了不寻常的味道。

  确切年份记载的古桥,为进村水口第二座桥顺成桥,建于清嘉庆三年(1798年)。当地名士朱则澳顺承母意,捐资修建,故取此名。

05.jpg

顺成桥。


  兴隆桥为兴隆号货栈捐款所建,承启桥为承启堂捐款所建……十三桥得名多和上善有关、和义举有关。

  落花有意随流水,朱旺先人的善举以这样一种方式,永远留了下来,泽被后世。

  十三桥下九口井,大都依桥得名。找不到确切的记载,听村里的老人说,很久很久了,大多数是明代所建,至今仍清泉洌洌。

  井秀之源,活水兴家。对古井,村民们宝贝得很,不仅豆腐坊取九井为名,大家平日也离不开门前的井,自井中取水洗衣洗菜,自觉把井边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。

  有河有桥有井的地方多了去了,为何“井水不犯河水”典故出自这里?陶雅萍告诉我们,权威的解释要听江所长说。

06.jpg

 “井水不犯河水”碑记。


  江健,旌德县蔡家桥司法所所长,也是“两水调解室”的义务宣讲员。

  年轻的江所长瘦瘦高高,戴着眼镜,说话慢条斯理。“井水不犯河水,初意为井、河水源各异。”他说,与别处不同,朱旺的特点是河中有井。每到雨季,朱溪河水位上涨,河水湍急浑浊,而井水却纹丝不动、依然清澈,“井水与河水是不是各自独立、互不相犯?”

  “两水”典故蕴含的谦逊礼让之风和定纷止争之理,成为朱旺村探索现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。

  “两水调解法”,由此而来。

  ——耐心听取稳人心,巡街探访察人心,理清思路知人心,说清是非顺人心,因势利导会人心,借古喻今安人心,公平公正聚人心。

  七条调解法则,有深厚的法理支撑。江所长法律专业出身,引经据典信手拈来。《朱子家训》有云,仇者以义解之,怨者以直报之。人有小过,含容而忍之;人有大过,以理而谕之。“结合井水不犯河水,我们挖掘了‘两水’调解法的法治内涵,各守其分、分清是非、互谅互让、共治共享、和谐友善。”

07.jpg

朱溪河。

  若水朱旺,清澈似水。

  大事小事,村民们都习惯到“九井十三桥百姓说事点”先说一说。村调解委员会主任李敏的手机号码写在说事点的墙上,这个敦实的汉子告诉我们,他就住村里,手机24小时开机,随叫随到。

  矛盾纠纷在说事点说不好又怎么办?李敏办法多得很,“那就把当事人请到调解室,好好讲一讲井水不犯河水的道理,讲一讲邻里和睦的道理。”他说,这么多年,村里没有一起调解不了的矛盾纠纷,最后都是握手言和、皆大欢喜。

  “两水调解法”的创新实践走出了朱旺,入选2021年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。

  若水朱旺,饮水思源,点点滴滴都是情。

09.jpg

村民在“两水调解室”说事。


  “和睦相处·让路石”,是村里最新打造的“握手言和”调解品牌。陶雅萍领我们细细看了水街的青石板路,“发现没?每隔一段总有一块石板长一点,这就是让路石。”人们相向而过时,临水一侧的行人会自觉站到这块突出的石板上,礼让对向来人。

  河水涓涓不壅,井水汩汩不绝,“两水”滋润的古村,温婉沉静,和谐安宁……

  水边人家

  朱旺是个地地道道的古村。有年份的古民居,集中分布在水街的对岸。

  村里有47座明清古建筑保存较为完好,其中,兄弟翰林朱则波、朱则淡所建垂裕堂和绍训堂,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10.jpg

垂裕堂和绍训堂。


  两栋古民居均建于1819年,外形、结构一模一样,对称地屹立岸边。

  那一天,秋阳格外灿烂,水面清澈如镜,房前照壁倒映在水中,白墙黑瓦与碧水蓝天,浑然天成一幅古朴的水墨画。

  兄弟翰林不仅为朱旺留下了两幢标志性古建筑,留下了“闲云潭影”的手迹,也留下了“伴月读书处”的雅趣。

  有故事的水边人家不止这户,还有藏在古巷里的“五子登科楼”。

  建于1743年,是徽商朱云翼的宅第。他家五个儿孙都考取功名,一时传为佳话。古宅别有洞天,一个不起眼的门楼进,五座宅院错落有致,屋屋相通,连成一片。

  列入省保的古建筑有维修资金,这间大宅修了两年多时间,花费200多万元,房瓦全都翻修了一遍,木门、木窗、木栏等细致活儿已近尾声。

  为了维修方便,“五子登科楼”里有6户人家搬了出来,只有汪大鹏一家还在。“老房子翻修费事呐,一砖一瓦都要和以前一样。”他也不急,房子修好了还能住好多年,“有人住,房子就守得住。”

  古建筑保护,是村书记操心的事,也是朱旺村的大事。她算过账,近年投入到老房子的维修资金大约有1000多万元,对村里需要保护的古建筑体量来说,简直杯水车薪。不过,令她稍微心安的是,村民一直以来都有保护老房子的意识。

  78岁的余海山曾经担任了30多年村书记,他记得上世纪70年代起,村民们就开始自发保护古建筑,“那时有一户瓦都拆了被大家劝停了,老房子不能拆,拆了就再也没有了。”那以后,村里再没有拆过一座古建筑。

11.jpg

采访老书记余海山。


  所以,今天的古村,留下了1746年的道台朱良聪老宅的官厅,1795年的徽商商号“兴隆堂”,1833年的当铺“菜籽号”……

  还有1835年的“二十四葵花堂”,门楣上二十四朵石雕葵花,寓意二十四节气。历经百年风霜,葵花朵朵,向阳绽放,让人惊艳不已。

12.jpg

二十四葵花堂。


  水边的书院也留住了。

  凫山书院,建于1748年,是朱氏富室筹款捐建的义学之所。村里穷人家的孩子在这里上学,不用缴纳学费。办学的费用,来自朱氏祠堂“萃涣堂”划出的一千亩良田收益。

  院中曾经书声琅琅,“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”字迹犹在。身处其中,神向往之。那远去的岁月里,一代代朱家子弟承载着家族的期望,吟诗诵典,秉烛苦读。

  从书院走出的青年才俊,前有兄弟进士后有兄弟翰林,五子登科、邑之望族,朱旺“绵绵绍续,代有闻人”。

  书院一直在用。有一段时间是留守儿童学法讲堂,村里专门聘请退休老师教学生音乐和书法。陶雅萍有想法,“古建筑在,凫山书院的名号就还在。说明我们朱旺有崇文尚德的传统,向善向上的义举不会失传。”村“两委”还在动脑筋,把书院打造为新的文化场所,引资建设研学基地。

13.jpg

凫山书院。


  水边人家,鳞次栉比。年纪最大的房子,是建于明代的苏氏祖屋。老屋里住着80岁的苏茂林,开着一间小小的理发店。

  苏老很有意思,75岁才自学理发手艺,理发工具都是朋友送的。理一次发10元,他没有支付宝、微信,只收现金。

  家就是店,店就是家,收拾得清清爽爽。老人身体硬朗得很,学理发就是因为闲不住,“活到老学到老,学门手艺补贴生活,也少给子女添麻烦。”

  孩子在城里,让他搬过去,他不肯,生在这里、住在这里,感情深了,舍不得离开。“老屋400多年了,全是木质结构,冬暖夏凉,在堂屋里就能晒到太阳,多好。”他自己动手,给老房子修修补补,封住天井屋里就不会漏水,楼板上漆不容易腐烂。

  大约今天的天气特别好,苏老的精气神十足,心情也好,乐呵呵地和我们分享长寿的秘诀,一是木头老房子宜居,二是朱旺的水好,老人家和豆腐坊老傅说得一样,“朱旺的水,旺人呐!”

14.jpg

苏茂林的理发店。


  水街烟火气,水边寻常家。一幢幢老屋里的人,就像苏老一样,守着家族承继的记忆,守着朱旺深深的根脉。

  若水朱旺,朱溪河川流不息,年年岁岁滋养着水边人家,岁岁年年滋润着朱旺代代兴旺。

  若水朱旺,时光细水长流,画卷行云流水,故事蜿蜒流淌,流向未来,流向远方……


记者手记


15.jpg

报道组在朱旺村。

  若水朱旺的写作,其实有一明一暗两条线。

  明线是穿村而过的朱溪河,以这条河为轴,我们想展现的是水街烟火——浣衣洗菜的村民,九井豆腐坊,水街商行,苏老的理发店……混杂着热乎乎的豆香、清灵灵的水声、来来往往的人声,活色生香的生活气息,扑面而来。

  这是我们喜欢朱旺的地方,也是古村珍贵之处。循水而居、依水而聚、因水而兴,有着水一般的灵性,水一般的从容,走进它,岁月静好,烟火气浓浓。

  暗线是世代浸润的朱子理学,以《朱子家训》为引,我们从“两水调解法”溯源,追溯到顺成桥的义行、豫立义仓的义举、凫山书院的义学……儒风文脉千载传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  这是我们尊敬朱旺的地方,也是古村特别之处。文化如水,润物无声,朱旺村民以与朱熹同宗同源为荣,恪守着儒家谦逊礼让的传统,将“井水不犯河水”的典故化为现代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。

  一明一暗,亦古亦今。

  今天的朱旺,保护好利用好古村落资源,是头等大事。我们从村书记陶雅萍身上、从老书记余海山身上,看到了在村“两委”带动下,朱旺村民对古桥、古井、古屋的精心呵护,让千年古村历经沧海桑田,依然青山不老绿水长存。

  这些年,村里一直在努力,招引客商打造文化场所,开发景点打造旅游景区,尝试开发文创产品、拓展非遗研学……但种种客观原因,导致古村开发利用的步伐还不快、景区运营管理体制还不顺。在困难面前,村“两委”想法很坚定,在现有条件下,先保护好古村,有朝一日,有人唤醒,它就有了价值,必将焕发夺目的光彩。

  三进朱旺,我们对朱旺很熟了,熟到可以在笔记本上手绘一张水街的示意图。陶雅萍爽朗的笑声,老傅被灶火映红的脸庞,江健文质彬彬的讲解,苏老专注理发的认真劲儿……鲜活的形象,一帧帧就在眼前,过目不忘。

  这就是古村的吸引力吧,一遍遍地走进,一遍遍地回味,才能懂它,才会爱它。

  看千山读万水,若水朱旺,只此一处。

16.jpg

探访古民居。

主办:欧洲杯买球官方官网_欧洲冠军联赛投注-中国竟彩网合作伙伴:

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﹑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中宣在线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

Copyright @ 2008-2020 xuanwww.com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网宣备070019号

皖公网安备34180002000207号

新闻热线:0563-2831037 投稿/举报邮箱:xcrb2831872@163.com 广告联系:0563-2831888 网上侵权假冒信息举报电话:0563-2831037